我要做明世祖

第314章农学院(1 / 1)

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高干)网站】地址:http://www.pinorico.com

农学院,

顾名思义,就是专注于农业发展的国家级学府。

虽然它设立在城郊之地,没有跟太学和工学院一同建于城内,但那是因为农院占地广阔,而且日常学习,不是闷头苦读或者窝在匠造室里打磨工具就可以的了。

人家是要种地畜牧的!

这两样,放城里哪能大规模的搞起来?

谁敢在北京城里开猪圈啊!

顶多就是修一些高尔夫球场,顺便不准下面的人抢自家浇球场草皮的水去灌地罢了。

在大明农学院成立之前,还是皇庄模式之时,朱见济就让人去广泛开垦,研究培育农作物良种了。

如今在大江南北推广开来的“御米”,就是其中产物。

所以里面的学子种地养鸡,都不算什么。

这很正常!

朱见济看了眼那位蹲在田埂无声哭泣的可怜农学狗,果断走了人。

“这些粳稻培育的如何……”

每次来农学院,朱见济总是会下田一次,跟负责种地育种事业的农学家们咨询下大明朝的粮食问题。

就算他今年已经决定组织一支新的船队,穿过太平洋往美洲那边寻求高产的南瓜、马铃薯等农产品,但国内的农种发展也不能抛于脑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搞种植的国家,华夏也是把种地技能刻到了骨子里的民族。

但不能因为有外来高产作物的传入,就忽略稻麦等农物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吃米吃面,那可是华夏子民世世代代的口味。

后世土豆玉米广种,也没见它取米面而代之,成为中国人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

更何况像红薯这种作物,长得多是多,但营养不够,也不利于消化,遇到灾荒能救命,可太平时节也就是吃个新奇,当不得永久食用。

眼下大明碰着了小冰河期,即便朱见济压着乾圣朝的官员们尽力安抚民生,也免不了有灾情报来。

人力,是很难胜过天意的。

可伟人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

要是因为老天爷不给面子就躺平了,炎黄子孙哪里能发展到如今雄霸东亚,领先世界的地步?

所以,继续育种中国本土的优良种子,很有必要!

等以后土豆玉米进来了中国大门,让大明朝万万子民遇到天灾也饿不死并非不可能。

可朱见济给自己的要求,是除了不让百姓饿死之外,还要让他们吃好喝好!

怀抱着这种信念,朱见济让日本那边的人给自己从北海道带回来了当地的“赤毛”粳稻。

因为他上辈子喜欢吃东北大米,还以中华能产出这么美味的稻子为荣,结果耍过了头,被人普及了一遍“东北大米的由来”——

论说最近的祖宗,还是小日本传进来的赤毛稻!

这可狠狠打了朱见济的脸。

不过没关系,

乾圣皇帝不是小气的人!

就算东北大米来源于外国,可在中华大地上生长几十代,也早就同化了。

他不介意在当皇帝后,也引进一下这种稻子,改善下三辽省份的百姓生活。

粳稻耐寒,挺能适应东北那边寒冷气候的。

轻轻捏过一株稻穗,朱见济问道。

随侍的农博士摇头叹息,“还是有些不足……虽然可以在辽东边寒之地种植,可产量还是太少。”

“我跟其他农博士商议,想试着用一些御稻与之杂交,希望能结出新种子。”

要真能强强结合,那新稻种会足够抗寒,产量也能撑起辽东那边的人口活动。

三辽之中,辽东最北,面积也最大,是朱见济比较了下蒙元之时的辽阳行省后绘制的,最北边已经是超出外兴安岭和库页岛的范围了——

反正地图开疆又不要钱,趁着罗斯诸国还没开拓过来,先从法理上把北边的土地多要点过来,等以后人多了,总能去那边建立驻点进行真正的统治。

后世东北出海口的丢失,那可是想想都让人心痛的事。

而东北方面,旅顺港已经修缮完毕,大可从北京打马,一日之内行驶到天津,随后登船满帆再过两天,就能到达辽阳布政司。

极大的缩短了从直隶去东北的路程,也使得犁庭之后,大明朝能够遥控好当地情况,稳扎稳打的进行统治,以免出现女真一去,又兴起其他少数民族势力的事。

农学院的人就是通过这条路,去东北那边开发起了皇帝口里的三大平原。

皇帝告诉他们,那里虽然寒冷,可却拥有肥沃无比的黑土地,是老农民梦寐以求的好地方。

农学博士们对此并不怀疑。

皇帝有多么先知,他们这些最先跟过来的农人最清楚。

如果不是天子英明神武,他们哪里当的起这农博士?

于是一拿到日本传来的粳稻,就有人手去了辽阳,经过大面积的育种插秧,总算是折腾活了一批。

奈何收获比不上付出,产量不够,便意味着农学院还得再接再厉。

“粮食天生天长,长起来要好几个月,着急也是没用的。”

朱见济反过去劝慰失落的农博士们,“慢慢来,以后日子多的是,千万不能用拔苗助长的心思去做农活。”

放开了手里的稻穗,朱见济没在乎鞋上沾满了稻田中湿润的泥土,顺路看完了其他的豆田,麦田等育种实验田,又去了另一边看望牲畜们。

吃饭,是民生大计。

而肉蛋奶,也是老百姓不可以忽略的口粮!

人能不能长得高大威武,有精神气,那可离不开肉食。

但凡谁企图阻止中华子民吃肉蛋奶,那他绝对是在心里憋着坏水,是民族败类!

如今朱见济广建农会,鼓励百姓开养鸡场,每年都要派人过去指点鸡舍的维护和鸡仔的扶养,教导农会里的人养殖蚯蚓,把技术倒贴钱交给百姓。

他虽说没怎么出过直隶,但每天都会跟地方上的农会有大量的书信往来。

这让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民终于打破了“皇帝会用金锄头”这种落后思想,成功认识到,原来皇帝不仅会自己试着种地,还会问自家肥发酵的好不好,鸡仔能成活几成这样的问题。

朱见济如此的接地气,取得的成果自然也是有的。

起码在没受灾,没有官员过度盘剥,地方上的官绅地主才被皇帝折腾的有气无力的情况下,农会里的小孩的确能做到每顿饭都吃个鸡蛋。

在负责孩子启蒙的蒙学馆中,孩子隔两天,还能免费吃到一顿肉汤泡饭,每年还有免费的量体裁衣活动,由当地官府出钱,给小孩做件粗糙的衣服——

虽说朝廷拨款下来,平摊到蒙学馆里的钱也不多,以至于肉没多少,但好歹能尝个味道,汤饭里的盐也是足够的。

海水晒盐法用起来后,大明朝的盐是绝对够用的,没必要再扣扣搜搜的不让人吃。

蛋的问题,可以说缓解了不少,以后继续推进就好。

但肉和奶还没有。

华夏族农耕久了,对喝奶这事并不热衷,还普遍有乳糖不耐受的问题,放在后世,让大家都去喝奶,仍然是个任重道远的事。

可肉食,朱见济还是能搏一搏的。

正如德云社在宣扬帝王思想之时提出的口号:

想要富,先修路。

多生孩子多养猪!

相关小说

从亮剑开始当老师 同人 / 连载
从亮剑开始当老师
老陈家三十一.CS
陈潇不小心穿越到了亮剑世界,刚好碰上苍云岭大战,他就在李云龙的阵地里拎着一袋现代良种土豆,突围后李云龙居然想抢他的土豆2w0-7666
93万字2024-04-19
签到在亮剑开始 同人 / 全本
签到在亮剑开始
飘过太平洋
在亮剑开始签到,军火太多了。“老李咱们商量个事儿,五吨弹药,拿下李家坡。”2w0-7461
79万字2024-04-19
在火星挖矿的我被曝光了 科幻 / 连载
在火星挖矿的我被曝光了
聊天群
某一天,蓝星上的全体人民都守在电视或者直播间前,等待由华国主导,蓝星联合宇航局发射的火星探测器——祝融号首次传回照片。突然,一道扛着矿镐的模糊身影从镜头前闪过。全球人民都看到了这一幕, 久久小说顿时都是一脸震惊!国内网友:卧槽!发现外星人了?外国网友:我就说吧,肯定是华国人的摄影棚穿帮了!他们的技术根本到不了火星!只有在火星上的万休,一脸淡然走到探测器之前,说道:“咦,居然掉了个小东西。”“喂,
57万字2024-04-19
别往河神的河里扔垃圾! 都市 / 连载
别往河神的河里扔垃圾!
打僵尸
822的二更挪到23号中午了!大家别等了哈,太晚了脑子懵了。这大概是一本环保白皮书,也是人类各种作死展示。书中会有不少灾难和污染,过程可能凶残,结局应该还不错。预收《金手指对你抛了个媚 眼》康康呀嗷!河清澜一觉睡醒,差点儿怀疑神生。他曾经华洲最美的清澜河变成了一条局部断流、大部干涸、到处糟污、满是垃圾的华洲有名污水河。为了不让自己跟河一起挂掉,河神开始了疯狂捡垃圾的日常。
28万字2024-04-19
禁止靠近 科幻 / 连载
禁止靠近
叶涩
外传,有着天籁之音被誉为歌坛空灵天后的秦怡在人生的黄金期大红大紫时刻突然的失声。仿佛被剥了翅膀的天使,一日日在家中悔恨垂死挣扎。公司与家人着急的找了一个又一个心理专家为她治疗,可每一个 人都是自信满满的前来又摇着头离开。秦怡将自己的心埋葬,禁止任何人靠近;半年后,她竟然连站都站不起来,需要靠轮椅度日;一年后,热度大减的她逐渐被娱乐圈淡忘,身边人也放弃了她,随便丢了一个半工半学的大学生穆晓晓来照顾
45万字2024-04-19
凰权 同人 / 连载
凰权
天下归元
2w0-6952
83万字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