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笔趣阁(高干)网站】地址:http://www.pinorico.com
被提及的刘彻骄傲地挺起胸膛:“没错,是朕的未央宫!”随后刘彻又忍不住发出凡尔赛之言纠正:
林菱看到了惊讶道:
刘彻高昂着头,学着后人的口气道:那当然,不论是未央宫还是长乐宫,皆是亭台楼榭、山水沧池,如星辰日月布列其中,自然宽广深邃又壮丽,才能体现天子之威。
与你们后人住的那种瞧着建得高高的、但里头却小得好似灶房牢房的屋子可不一样。
哼,也给你们这些后人一点来自祖宗的小小震撼吧。
林爷爷也笑着补充道:
刘彻更加骄傲,那可不,若是按照后人的计算方式,其实大汉的长安城中有九成都被未央宫、长乐宫以及桂宫、北宫、明光宫等宫殿占据了,长安居民大多是生活在长安城外的,当初刘彻登基后修建建章宫,在城内都找不到地方修,只好修到城外西边上林苑附近去了。
哪里能像后人似的,不仅能自由进出皇城,还能进宫殿内苑里逛,长安百姓连进长安城中都不大容易。
这时直播间又有人反驳道:
【我尿床怎么了:好久不来了,主播都旅游到首都啦!不过拿西汉宫殿跟明清紫禁城比,其实不大公平,因为秦汉时期的宫殿功能很齐全,说是皇宫不如说是“皇城”,囊括了居住、上朝处理宫务、园林景观游玩之类的,大明宫也是这样,太液池就在大明宫里。
明清紫禁城主要还是皇帝生活居住的地方,没有囊括游山玩水的园子,所以大家去了故宫都会感叹御花园怎么那么小,因为那不过是个让皇帝后妃们散步的地方,真正游玩的地方是在西苑以及北海等地建的园子,还有祭天的地方也在宫外,这和唐汉宫殿不同。
如果要类比,要将紫禁城外围的“皇城”拿去对比大明宫与未央宫才比较合理,不过啊,能够营造巨大宫殿的千年巨木到了明清时期早就没了,所以营造的宫殿也不可能恢复到两千年之前的规模,这与建筑技术无关,主要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然乾隆也不会假借重修明长陵和永陵的名头,把咱们朱迪长陵的金丝楠木拿来用了。】
明永乐年间,听完最后一句话,前面一切分析紫禁城大小的话题都被永乐帝抛诸脑后了,他顿时额角的青筋暴起。
“占了朕的紫禁城,还要拿朕的金丝楠木??”
林爷爷看到网友的话,笑道:
永乐帝微微松了口气,但又没完全松。
毕竟谁知道这传闻是真是假?后人也无法确定啊!
清朝,乾隆冷冷地哼了一声,他愈发对这个神奇的系统与林菱的意见都大大的!
仙迹为何总是污蔑他?他修缮明十三陵是出于真心,怎么还这样挖苦他?他哪里就沦落到要去盗墓的境地了!
林菱倒是知道,笑笑道:
乾隆不由黑了脸:什么叫农家乐审美?这又是编排了他什么!
林爷爷也提议道:
第76章 珍宝馆(清朝出没)
林菱与爷爷两人研究了一下路牌,便一边与网友们聊乾隆一边往那边慢慢地走,沿途经过各处宫殿也会驻足欣赏,故宫经历过战火与岁月的淘洗,特别有种厚重的美感,但有时候走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宫巷,看着窄窄长长的巷子,两面红墙围拥着,又无端端让人察觉到一点中式的恐惧,如果故宫能够夜游……这或许不大可能,但若是横店复刻的故宫能够夜游,应该也挺有中式恐怖的剧本杀氛围感的。
而听见林菱说起乾隆,清朝的康雍乾三位皇帝都各有各的好奇,康熙此时的时空下,乾隆还在他额娘钮祜禄氏的肚子里,因此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孙子,总归是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情绪,反倒因仙迹曾经随口提过一句:“康乾盛世”,他对这个孙儿便是期待好奇大过那些做诗不好之流的揶揄之词。
仙迹喜爱揶揄帝王,也不是奇事了。
康熙自个也被嘲成了“康师傅”,他还算是有些肚量的皇帝,不至于隔着几百年的光阴在这儿无畏跳脚。
一开始不高兴是自然的,后来嘛,也就勉强接受了。
至少“师傅”一词,在宫里是指代老师与先生的,康熙自我安慰地说服自己:叫自己为“康先生”或是“康老师”,怎么不算……是一种尊崇呢?
能得“康乾盛世”一词,想必他这个孙儿在治国理政方面是不大差的。而这个词也安抚了很多个康熙为了晚清末日而无法成眠的夜晚,总归大清不像秦隋二朝昙花一现,也不会如元朝一般,骤病消亡,更不会像宋朝一般,偏安一隅。
大清比那些朝代,岂不是都强得多了!
而雍正帝,却心绪十分不佳,他是个严于律己同时也严于律人的帝王,他对自己的儿子也是眼里揉不得沙子,只要踩到底线,立刻便弃之不用,比如被他过继给老八的弘时。
他活下来的儿子虽没有几个,却也不会痛惜这样行事放纵不谨的儿子,所以他很介意仙迹随口胡诌的“熹贵妃”,也很介意弘历在仙迹口中会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先前说起弘历晚年好大喜功、喜好享乐就已经让雍正对这个儿子在心里扣了不少分,但想到仅有“晚年”而已,那弘历年轻时应当还是好好地当皇帝了的,于是便也忍耐了下来。
至于诗文不好,对于皇帝而言,这倒不是什么大事。
就好似听见了他心中所想一般,林爷爷接着林菱的话茬笑盈盈地继续说道:
【的确是这样,乾隆很多人都说他性格像爷爷,但其实吧,爷爷个人认为,清朝康雍乾祖孙三人,性格上都各自有各自的特点,比如雍正,他被誉为清朝最勤勉的皇帝,而且几乎勤劳到成为了你们小年轻口中的宅男,他当政期间几乎哪里也不去,对紫禁城外的世界毫无兴趣,不出巡也不去狩猎。木兰秋围因为还承担着联系蒙古各部的责任,因此他每年都让十三弟怡亲王替他去。
据说他每天睡觉时间不足四个小时,经常独自工作到深夜都不睡,第二天照样早早起来上朝,一年365天之中,唯有自己生日那天会休息,其他时候都不休息。
而且前面咱们不是说过雍正帝有很多眼镜吗?你们知道为什么嘛,就是因为他每天批阅的奏折太多了,清朝也没有我们现在这种护眼台灯,都是烛火,雍正又是话痨,他奏折上的批语不是一两个字,有时候能写一千多字,也因为每天挑灯加班,他近视眼很严重,内务府档案记载他配过三十五副眼镜。】
清康熙年间,康熙用一种崭新且惊讶的目光打量自己这个平日里很少关注的四儿子,正经在外的时候,老四都不大说话,冷眼冷面,没想到能批一千多字的奏折?
胤禛被看得面皮发烫,强作镇定。
“虽说勤政是好事,但不能不顾及身子骨……”康熙虽然卷,但也是个养身达人,忍不住絮絮叨叨。
明永乐年间,永乐帝听到这儿,把腿往炕上一盘,很是冷冷地道:“嫌弃你有本事别住啊!你自个盖去!谁求着你住了似的。”
康熙时空,康熙瞥了眼被叫过来一同看仙迹的老四,很有些难以理解道:“你……你当了皇帝以后,怎么也连秋围也不去?”
胤禛:“……”他的确很不喜欢去围猎。
康熙见胤禛沉默,还嘀咕道:“幸好你儿子不像你。”
胤禛听到这句话心里就不舒服,他很想反驳下江南、围猎都要耗费大量银子,简直就是在往外撒钱儿,但理智让他忍住了。
清康熙朝,康熙无语地斜了眼被说得满头大汗的儿子。
但最终他没说什么,老四的别扭性子他清楚得很!
而且仙迹说得虽直白,但康熙自己回忆起来也只能点头,老四做得诗的确都是四平八稳的,几乎没什么出彩的。
于是又补充了一句:“看来你儿子这上头还是像你。”
胤禛:“……”
所以他儿子到底像不像他啊!
清雍正年间,雍正帝怔了一下,随即无奈地笑了笑:“那首不是情诗……”是他写给母亲德妃的。
寒冷至极的深夜里,他想到额娘十年如一日的冷眼相待,心中也曾有过孤寂与惘然,那种复杂深厚的心情至今都还留在他心里。
林菱适时插嘴。
林菱还特别友好地用备用手机给网友展示了一下什么叫“中世纪洛可可风”,各种繁复无比、塞得满满当当的元素瞬间充斥在各朝古人面前,唐玄宗李隆基眯着眼,却奇怪道:“虽说不曾留白,有些过了,但朕倒觉着还算精致华贵。”
到处都是闪亮亮的,他……有点喜欢。
清乾隆年间,乾隆也心想:本来就是,不就是堆砌么,谁不会似的,朕难不成还会输给那路易?
林菱领着爷爷进去了,打头就是一套白玉文房四宝,在灯光下真是温润到一点杂质都没有,雕工又格外精细,特好看;然后还有一套玉石的仿生花器,更是巧夺天工啊。
还有宝蓝色如天空的瓷器瓶、极雅极美的甜白番莲纹碗、纯洁无瑕的玛瑙杯、整块金丝绿加黄翡的翡翠雕成的碗碟……
其他朝代的古人们也跟着开了眼,哇,这后世清朝的帝王,能烧出这么漂亮的瓷器呢?
喜欢且想要!!
尤其秦汉时期,大多都还在使用青铜器、漆器的,更是两眼发直了,比起林菱这样普通小百姓的现代物品给他们只是科技上的震撼,但论审美与精致奢华,还是这些皇家用具更能直击他们心灵。
清雍正年间,雍正戴上新配的眼镜,想看得清楚一些,随即便被那些印满了彩色大花、各种描金、掐丝珐琅的玩意儿夺去了呼吸。
雍正忍耐着一看,看完整个脸都皱巴巴了,原来是个:“青花五彩斗彩金彩琺琅彩紅釉粉青釉霽藍釉鬆石綠釉窯變釉仿官釉仿哥釉仿汝釉醬色釉三陽開泰博古九鼎吉慶有余丹鳳朝陽太平有象仙山瓊閣蟠螭紋蝙蝠紋花卉紋如意紋萬字紋靈芝紋螭耳大瓶。”
再走上几步,边上还有个满是七彩小葫芦的大葫芦,雍正帝看完,默默把自个的眼镜摘掉了。
林菱再往前走,很快走出了这个展区,进入一个挂着古代名家书画的穿堂。
第77章 快雪时晴(有清朝出没)
◎他是把王羲之的书法当手账了吗◎
东晋,已走到晚年的王羲之,早已辞去了所有官务,只愿从此做个闲适自由的老翁,如今正隐逸居住在山间小屋中。
今日刚下过雪,纷扬如尘,天气清寒,王羲之身畔的僮仆烧了一壶滚烫的茶水,吊在小泥炉上,正咕噜噜翻滚着白烟儿。
山中雪夜,万籁寂静,偶尔能听见一声雪压断树枝的噼啪声,除此之外,便唯有仙迹在眼前嬉笑玩闹的声音了。
王羲之观览仙迹已多日,听得了不少古往今来的趣闻故事,倒为他素净的山居生活添了几分色彩,他笑眯眯地拥着羊皮毯子,正好瞧见那清朝乾隆帝烧制的各样瓷器,不由失笑。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